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武汉市第五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死亡 临床特征

摘要:
目的探讨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及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3日—2月25日在武汉市第五医院住院期间死亡的8例新冠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8例新冠肺炎病例的死亡年龄在65~75岁之间,平均年龄(70.63±3.99)岁,平均病程(12±2.83)d;8例病例均有明确基础疾病,其中最常见为高血压,其次为脑梗死、糖尿病、冠心病、肺部基础疾病;除肺脏损害外,其他器官损害主要有心脏,其次为肾脏、肝脏,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4例(4/8)病例D2聚体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6例(6/8)、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6例(6/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升高8例(8/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升高8例(8/8)、淋巴细胞计数下降4例(4/8)、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8例(8/8)。病例死亡前一次白细胞计数(8/8)、中性粒细胞计数(8/8)、CRP(8/8)、降钙素原(8/8)、D2聚体(8/8)水平较入院时升高,血氧分压(8/8)、淋巴细胞计数(7/8)、淋巴细胞比率(8/8)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显示肺部影像学较入院时病灶增多、范围增大。结论高龄及合并有基础疾病是新冠肺炎抢救困难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细菌感染可能对疾病进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血氧分压、胸部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RP、降钙素原、D2聚体可能是疾病进展、预后不良的重要参考指标。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武汉市第五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