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的高分辨率测压特点及临床意义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2014芝加哥分类标准 贲门失弛缓症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动力学

摘要:
目的:应用2014新版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食管动力学的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特征.方法:收集2014-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就诊的30例未经治疗的初诊AC患者,行HRM检测并按芝加哥分类标准进行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结果:30例AC患者中,其中Ⅰ型7例(23.3%),Ⅱ型19例(63.3%),Ⅲ型4例(13.3%).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腹内段长度、LES静息压、4 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IRP)在各亚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患者全段食管增压比例为91.76%±3.12%,显著高于Ⅲ型患者(53.33%±11.81%,P(0.05).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Ⅱ型患者显著高于Ⅰ型患者(65.74±5.21 mmHg vs 38.73±3.37 mmHg,P(0.05),但Ⅱ型与Ⅲ型以及Ⅰ型与Ⅲ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UES残余压在各亚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在Ⅱ型患者中,UES残余压为13.41 mmHg±1.55 mmHg,高于正常值12mmHg,表现为松弛不良.结论:贲门失弛缓患者中,以Ⅱ型最为多见,Ⅱ型患者表现为全段食管增压和LES松弛障碍,UES静息压增高和UES松弛不良.HRM有助于对各亚型贲门失弛缓患者精确分型,从而可以早期诊断和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62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52 更新日期:2025-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