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快速诱导小鼠耳蜗损伤

Rapid cochlea lesion induced by co-administration of kanamycin and furosemide in mous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卡那霉素 呋塞米 耳蜗 小鼠 模型 动物

摘要:
目的探讨卡那霉素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对小鼠耳蜗的毒性作用,建立一种可靠的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方法选用3~4周龄的CBA/J小鼠为实验对象,按1 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卡那霉素,30~45 min后按0.4 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呋塞米。在注射前、注射后12 h、24 h、48 h、7 d、2周、4周及12周分别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小鼠听觉功能的改变;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及碘化丙啶染色、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扫描电镜等观察小鼠毛细胞死亡的模式和程度;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记录耳蜗血管纹形态及厚度的变化。结果序贯应用卡那霉素及呋塞米后12 h小鼠ABR阈值开始上升,随后的36 h内持续进行性上升,继而稳定在90 dB左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药物注射后12 h观察到耳蜗底回外毛细胞开始出现死亡,24 h时底回外毛细胞基本全部消失,同时顶回外毛细胞开始出现死亡,至48 h时整个耳蜗外毛细胞绝大部分死亡;而内毛细胞的损伤至给药后7 d时才开始出现,随时间推移仍有部分内毛细胞完好无损。死亡的毛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药物注射后受损毛细胞出现纤毛消失、表皮板塌陷,随后支持细胞增生并在该处形成瘢痕。血管纹表面边缘细胞在给药后出现部分胞体融合并且有坏死物自胞内排出,随后边缘细胞表面大部分微绒毛消失,胞体呈"石块"样改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血管纹厚度在给药后进行性下降,主要为边缘细胞萎缩造成。结论单次序贯应用卡那霉素及呋塞米能快速诱导小鼠耳蜗毛细胞大量死亡,适合应用于建立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