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可导致各种眼表功能异常,严重的LSCD会导致角膜结膜化、慢性炎症、持续的角膜上皮缺失、角膜混浊和伴发的长期视力丧失。目的研究成功构建兔全LSCD模型的适宜方法和最佳时间,观察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眼角膜的病理结构改变。方法选择3~5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用手术刀切除左眼360°角膜缘内1mm、角膜缘外2mm的角膜缘上皮组织和剩余的全部中央角膜上皮组织和浅层基质,切除组织厚度为100~150μm。分别在术后2~5周行裂隙灯检查,以角膜混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和上皮荧光素钠染色情况为观察指标,按照国际通用LSCD模型评分标准对模型眼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2、3、4、5周获取模型眼的角膜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的改变,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角蛋白3(CK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造模成功率的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术后第2、3、4、5周时的模型成功率分别为12.5%、62.5%、81.3%和87.5%,术后第3周造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第3周与第4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第3周与第5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第4周与第5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造模成功的平均时间为(3.21±0.80)周。造模成功的标准为模型眼角膜明显混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荧光素钠染色阳性。模型眼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角膜基质水肿,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过碘酸希夫染色发现,仅在造模后第5周的角膜组织中发现杯状细胞。各时间点造模成功模型眼角膜组织中均未见到CK3阳性表达。结论用手术切除角膜缘及全部中央角膜上皮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全LSC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时间约为手术后3.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