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跨突触变性及其机制
73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王熠钊[1]
*
;
陆敏[1]
;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2017,32(06):512-514.
DOI:
10.3870/zgkf.2017.06.021
ISSN:
1001-2001
关键词:
中枢神经损伤
跨突出变性
机制
摘要:
(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康复医学临床诊疗的重要和常见内容。不论是颅脑损伤还是脊髓损伤,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都影响着康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跨突触变性(Trans-Synaptic Degeneration,TSD)是神经元损伤后,其变性及坏死范围跨越突触,进而引起相邻上一级或下一级神经元轴突及胞体发生继发性变性和坏死的现象[1]。TSD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一种病理改变,提示着损伤范围的扩大化,进而提示临床预后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851)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王熠钊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王熠钊,陆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跨突触变性及其机制[J].中国康复.2017,32(06):512-514.
相关文献
[1]神经甾体对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2]SUMO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医院员工激励机制与保障制度探究
[6]癌痛机制及常见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
[7]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 耐药机制与对策
[8]基于财税体制视角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讨
[9]压疮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
[10]2021神经修复学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