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构建及应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整合素αvβ3受体靶向性纳米分子探针:体外实验研究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in αvβ3 targeting nanocomposite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In vitro stud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影像科,上海200065 [2]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226361 [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影像科,上海,200065 [4]同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92 [5]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226361
出处:
ISSN: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 靶向性 磁共振成像 非小细胞肺

摘要:
目的 构建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的纳米分子探针,探讨其理化、生物学特征及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靶向性MR成像能力.方法 构建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RGD)为靶向基团的分子探针RGD-Gd@BSA,检测其T1弛豫率、水合动力学直径、Zeta电位、分散稳定性和细胞毒性,并比较RGD-Gd@BSA(靶向组)和Gd@BSA(非靶向组)与肺癌A549细胞的靶向能力.结果 线性拟合获得RGD-Gd@BSA的T1弛豫率为18.615 L/(mmol·s),明显高于Gd-DTPA的3.404 L/(mmol·s);RGDGd@BSA探针呈类球形,平均水合动力学直径为(99.52±2.62) nm;Zeta电位为(-11.07±0.42) mV,在溶液中分散稳定.Gd3+浓度为0.15、0.30、0.60、1.20和2.40 μmol/L的RGD-Gd@BSA溶液中,人胚肾293T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1.74%、86.80%、69.83%、78.41%和66.95%.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可见靶向组细胞具有比非靶向组更高的荧光强度;靶向组细胞悬液的T1WI相对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结论 纳米分子探针RGD-Gd@BSA具备稳定的理化特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T1弛豫率和对肺癌A549细胞的靶向性,具有作为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诊断的纳米分子探针的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影像科,上海200065 [2]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22636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