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单位:
[1]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
药学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出处:
关键词:
药源性肾损伤
药品不良事件
自发呈报系统
药物警戒
数据挖掘
摘要: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药源性肾损伤(drug-induced kidney injury, DIK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挖掘DIKI高频次药物品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2022年武汉市ADR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中DIKI相关报告,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报告信息、患者人口学特征、涉及药物及种类分布等进行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综合标准法(MHRA)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挖掘风险信号。结果:共纳入1 504例DIKI报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类型为“严重”的占比达38.43%;患者主要集中在60~79年龄段,男女构成比为1.58∶1,多发生在用药后2~7 d;报告共涉及19类417种药物,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类别为抗感染药物(27.73%),其次是血液系统用药(12.50%)和泌尿系统用药(8.31%),位列前3的药物品种依次为山莨菪碱、甘露醇和万古霉素。经数据挖掘技术检测,8种药物生成肾损伤强阳性风险信号。结论:DIKI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涉及药物种类繁多,抗感染类药物发生频次最高,老年男性患者为高危人群,提示临床需重点关注,尽量避免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加强监测肾功能,以减少高危人群DIKI的发生。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江莹,漆建军,李田,等.药源性肾损伤高风险药物研究:基于武汉市10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44(07):8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