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检出斑块94个。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超声增强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测量斑块的杨氏模量值(包括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评估斑块的强化程度,根据二维超声和超声增强表现评估斑块的风险等级。结果:76例中,颈动脉常规超声检出94个斑块,其中软斑块43个,混合斑块35个,硬斑块16个。随着斑块硬度增加,斑块的杨氏模量(YM)值增加,三组斑块间YM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6.28、259.09、252.81,P均(0.05)。超声增强显示Ⅰ级斑块13个,Ⅱ级斑块18个,Ⅲ级斑块21个,Ⅳ级斑块42个;随着强化程度的增加,斑块的YM值降低,不同强化程度之间斑块的YM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58.74、143.76、155.00,P均(0.05)。超声检查评估为低风险斑块30个,高风险斑块64个,两组斑块的YM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6、11.93、13.31,P均(0.05),低风险斑块的杨氏模量值高于高风险斑块。结论: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准确的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评估斑块风险等级,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