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交泰丸组分配伍改善小鼠胰岛素瘤B细胞脂质沉积的机制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交泰丸 小檗碱 肉桂酸 NIT-1胰岛B细胞 脂肪

摘要:
目的:研究交泰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BBR)、肉桂酸(CA)及其配伍(BBR/CA)对软脂酸(PA)诱导的NIT-1胰岛B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在PA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建立高脂诱导的细胞内脂肪沉积模型。分为模型组、BBR组、CA组、BBR/CA组、二甲双胍(Met)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另设对照组。油红O染色法评估细胞内脂肪沉积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下游脂肪生成和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包括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肉碱酰转移酶-1 (CP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结果:PA诱导使NIT-1胰岛B细胞中脂肪沉积明显增加,TG含量显著升高,AMPK蛋白及其下游靶标(如p-ACC、CPT-1等)表达显著降低。同时,AMPK下游脂肪生成基因包括SREBP-1c mRNA、FAS和AC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BR单药和BBR/CA配伍处理优于CA单药,可显著逆转NIT-1胰岛B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在体外,交泰丸活性组分配伍可减少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B细胞内脂肪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肪合成和增加脂肪氧化有关。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