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高血压伴无肾上腺激素生化异常的肾上腺偶发瘤外科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高血压 肾上腺偶发瘤 外科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无肾上腺激素生化异常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行肾上腺占位切除术后高血压的改善效果及影响术后血压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肾上腺占位切除术的8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男50例,女38例,年龄2776岁,平均(53.61±10.92)岁;肿瘤最大直径中位数为2.4 cm;左侧41例,右侧47例。88例患者均具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血浆醛固酮、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血浆游离皮质醇、尿儿茶酚胺、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电解质等均正常。随访患者术后1年的血压改善情况以及控制血压的服药量。将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或控制血压的服药量减少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术后血压与用药无明显变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血压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88例患者中,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或控制血压的服药量减少的患者有70例,术后血压与用药无明显变化的患者有18例,高血压的改善率为79.5%。观察组70例患者术后病理类型分别为:肾上腺皮质腺瘤48例(68.57%),嗜铬细胞瘤12例(17.14%),髓脂肪瘤5例(7.14%),肾上腺结节性增生3例(4.29%),节细胞神经瘤2例(2.86%);对照组18例患者术后病理类型分别为:肾上腺皮质腺瘤17例(94.44%),嗜铬细胞瘤1例(5.56%)。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术前血压、血浆醛固酮、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血浆游离皮质醇、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偏侧、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312,95%CI:1.0641.617,P=0.011)是影响术后血压改善的独立因素。BMI较低者,术后血压改善情况更好。结论:本研究认为,对于高血压伴无肾上腺激素生化异常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手术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显著获益,尤其是对于BMI较低(BMI≤25 kg/m2)的患者,手术治疗指征可适当放宽。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62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52 更新日期:2025-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