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刊名:
ISSN:
年份:
卷:
期:
页码:

摘要:
(正)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直接原因。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贯穿冠心病治疗始终。目前,临床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均是在上游抑制血小板活化,而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抑制剂(GPI)作用在血小板聚集的最后环节,是最强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一种非肽类小分子GPI,替罗非班在ACS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并在我国临床中广泛应用。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临床,冠心病治疗历经了很大变化,替罗非班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使用具有不同

基金:
语种: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 ◇北大核心 ◇CSCD-C ◇中华系列

专家组成员:
陈韵岱 (解放军总医院) 崔连群 (山东省立医院) 丁世芳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傅向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高传玉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郭小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韩雅玲 (沈阳军区总医院)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胡大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学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刘斌 (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马长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彭建军 (北京世纪坛医院) 孙艺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万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勇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魏毅东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颜红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新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杨跃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张抒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赵兴山 (北京积水潭医院) 郑强荪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 朱建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本院专家组成员:
郭小梅[7]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通讯作者:
胡大一 (dayi.hu@medmail.com.cn) 韩雅玲 (hanyl@medmail.com.cn) 孙艺红 (yihongsun72@163.com)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