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运动传导通路在内囊后肢的定位研究

Probabilistic diffusion tractography study of motor pathways in the internal capsul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2]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治疗中心 [3] 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脑功能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通路 内囊 概率追踪

摘要:
目的运用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颅内段运动传导通路进行定位研究,以确定其分别来自舌、面、手及足运动区的四个组成部分在穿过内囊后肢时的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方法对20名志愿者的脑部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DTI)进行回顾性分析。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成像采用基于MATLAB软件的DTI&Fiber Tools工具包在个人电脑上离线处理得到舌、面、手及足运动功能皮层与脑桥白质纤维的连接概率图(ConMap)。确定相应运动皮层白质纤维束穿过内囊后肢的位置,并计算其相对于内囊后肢前内侧端点的纵向指数(PI)和横向指数(LI)。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各运动皮层纤维束平均位置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成功追踪了所有20名受检者双侧共计40组运动传导通路,全部穿过内囊后肢。在16组(40%)通路中,舌运动白质纤维束(舌束)位于面运动白质纤维束(面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25组(62.5%)通路中,面束位于手运动白质纤维束(手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14组(3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运动白质纤维束(足束)的内前方;在11组(27.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束的前方。双侧手运动纤维的PI低于足(P(0.05),但两者的LI无显著差异(P)0.13)。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运动传导通路在内囊后肢上是沿着其长轴由前内至后外排列的,在双侧大脑半球的排列是对称的。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判断病灶位置与运动功能缺损症状的关系,并可指导神经外科手术。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62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52 更新日期:2025-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