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光动力治疗在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评价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非浸润性膀胱癌 光动力治疗 光敏剂 肿瘤复发率 肿瘤进展率

摘要:
目的:探讨光动力治疗(PDT)在预防非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和进展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两代光敏剂之间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1年4月确诊为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38例为试验组。其中A组47例采用血卟啉为光敏剂;B组91例采用5-盐酸氨基酮戊酸为光敏剂。另选106例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TURBT术后24小时内行灌注治疗,试验组于术后1周内行PDT。其中A组在光敏剂给药(5mg/kg)36、60小时后行两次PDT,于初次给药72小时后再次静脉滴注光敏剂100mg,待12小时后行第三次PDT,每次20min;B组则在光敏剂给药2小时后行PDT一次,时间60min。两组均以波长630nm激光,能量功率约为50mW/cm2进行全膀胱内照射。出院后,患者均给予常规为期1年的膀胱灌注治疗。A组、B组及对照组平均随访21、23和18个月。结果:试验组肿瘤总体复发率为33.3%(46/138),A、B组复发率分别为31.9%(15/47)和34.1%(31/91)。试验组中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率为10.9%(15/138),A、B组分别为10.6%(5/47)、11.0%(10/91)。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49.1%(52/106)和24.5%(26/106)。经卡方检验,A、B组及试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DT,对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和进展率有积极作用。但两代光敏剂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