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超声微泡与阳离子多聚物联合应用促进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Progresses of combining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 and cationic polymers for enhancement of gene delivery
80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C
文章类型:
综述
作者:
刘晓玲[1]
*
;
陈云超[1]
;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超声影像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2):893-896.
DOI:
10.13929/j.1672-8475.2012.12.001
ISSN:
1672-8475
关键词:
基因转移技术
超声
微泡
阳离子多聚物
摘要:
超声能够促发携核酸分子微泡于靶部位破裂并释放核酸分子,同时声致孔隙效应使得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使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实现安全有效的靶向基因转染,但其转染效率较低,转染质粒表达持续时间短暂。阳离子多聚物可通过凝聚带负电荷的核酸形成复合物并结合于细胞膜表面,通过细胞内吞或膜融合作用进入胞内,转染效率相对较高,但具有一定细胞毒性。超声联合微泡与阳离子多聚物结合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基因转染,并降低阳离子多聚物的细胞毒性,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病毒载体联合基因转染技术。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0882)
基金编号:
30970882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刘晓玲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通讯作者:
陈云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晓玲,陈云超.超声微泡与阳离子多聚物联合应用促进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2):893-896.
相关文献
[1]Progresses of combining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 and cationic polymers for enhancement of gene delivery
[2]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在开放血脑屏障中的研究进展
[3]自制脂质体超声纳米微泡的特性和显影效果
[4]超声微泡运载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5]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肝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6]不同浓度超声微泡结合共聚物P85对人肝癌细胞HepG2基因转染的影响
[7]超声微泡破裂法联合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8]超声纳米微泡增强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实验
[9]超声介导自制纳米泡联合顺铂对小鼠H22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10]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与冠心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