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065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USA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
[4]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出处:
ISSN:
摘要: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传统传染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曾一度被控制,但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又死灰复燃,出现全球恶化趋势.艾滋病/MTB感染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患其他传染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口腔异味、咳嗽、咳痰(咳血)、皮疹、眩晕、淋巴结肿大、消瘦、失眠和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等,同时还伴有焦虑、头痛、盗汗、腹泻等症状.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10001003-002)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孙阳,裴志恒,林萍,等.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口腔和肠道菌群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3):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