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武汉同济医院10年间2880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2880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Labour in Tongji Hospital During 10 Years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3]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早产 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近十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早产相关情况的变迁,旨在为制定早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的2880例早产产妇(早产组)和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的2880例足月产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将早产组分为2000~2004年(早产A组)和2005~2009年(早产B组),比较不同时期早产发病状况、相关临床因素及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①2000~2009年早产率平均为18.5%,从2000年的10.6%上升至2009年的26.1%。②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妇产科疾病既往史、多胎妊娠、自然流产次数、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助孕技术及产检次数;其中早产B组妇产科疾病既往史、PIH、胎儿窘迫及多胎妊娠的构成比均高于早产A组(P(0.05;P(0.01)。③早产组新生儿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早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转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B组新生儿体重及死亡率均低于早产A组(P(0.01);早产B组转科率、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高于早产A组(P(0.05)。结论:我院近年来早产率明显上升,且与PROM、PIH、妇产科疾病既往史、多胎妊娠等多种临床因素有关。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早产儿总体预后有所改善,应根据相关临床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早产预测和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