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肾移植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四例报道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early stag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移植 体液性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群体反应抗体

摘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例肾移植及1例肾移植术后胰腺移植后早期发生AMR受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1诊断为早期重度急性AMR,术后第8天开始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上升,且尿量迅速减少,移植肾血流减少;术后第12天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为74.6%,Ⅱ类为2.7%。术后第14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显示移植肾广泛缺血和局部出血,同时检测DSA结果显示抗B62平均荧光强度(MFI)为6 800。(2)病例2诊断为早期轻度急性AMR,术后第13天复查PRAⅠ类为65.6%,Ⅱ类为78.9%,DSAⅠ为阳性,抗A11 MFI为3 059,DSAⅡ为阴性,术后第21天时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显示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3)病例3诊断为早期重度慢性AMR,受者因Ⅰ型糖尿病、尿毒症先后接受肾移植和胰腺移植,胰腺移植后8个月时,检测针对胰腺供者DSA为阳性,抗A2 MFI为7 514,抗B46 MFI为3 159,抗DQ7 MFI为1 503。(4)病例4诊断为早期混合性排斥反应,术后第8天出现血肌酐升高,术后第14天检测PRAⅠ类为3%,Ⅱ类为70%,DSA为阳性,抗DR16 MFI为15 170;术后第16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显示移植肾急性混合性排斥反应。结果病例1和病例3因AMR的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病例2和病例4在诊断AMR后,使用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和硼替佐米等联合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MR的诊断需要结合移植物功能下降、DSA阳性以及移植物活检病理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可以提高AMR的治愈率。

基金:

基金编号: 201302009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621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51 更新日期:2025-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