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155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综述
作者:
彭星宇[1]
*
;
方汉萍[1]
;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出处: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3):54-56.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16.03.024
ISSN:
1006-7256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摘要:
(正)自20世纪80年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被应用于临床,具有减轻患者痛苦、安全、易于操作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中[1]。PICC与其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如相关性血行感染,导管堵塞、移位,血栓形成等。其中与导管相关的血栓形成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35%~67%[1]。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大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但15%会引起致死性的肺栓塞。此外,其他主要并发症包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彭星宇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彭星宇,方汉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3):54-56.
相关文献
[1]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
[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申请制度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3]不同颈部静脉阻断法预防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价值比较
[4]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护理干预
[5]PICC体外测量方法及尖端定位的研究进展
[6]门静脉血栓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7]婴幼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8]PICC外固定方法改进在患者治疗间歇期的效果观察
[9]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从性的影响
[10]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期带管率影响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