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杏仁核ERK在芬太尼诱导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机制

Role of Amygdala ERK in Fentanyl-induced Hyperalgesia in Ra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杏仁核 突触可塑性 芬太尼 痛觉过敏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OIH)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OIH组、U0124组和U0126组。于右侧中央杏仁核(CeA)置管后,后3组皮下给予芬太尼制作OIH模型,成功后向CeA内分别注射0.3μL 50%DMSO、1.5nmol U0124(无药理活性的U0126结构类似物)和1.5nmol U0126(ERK抑制剂);正常组皮下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CeA内注射0.3μL 50%DMSO。检测芬太尼或生理盐水注射前、注射后7h及导管内给药0.5h后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随后处死大鼠,取右侧中央杏仁核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的表达。另取雄性SD大鼠8只,随机分为OIH2组和正常2组,前者皮下注射芬太尼制作OIH模型,后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制作脑片后记录各组右侧CeA区神经元U0126(10μmol/L)使用前后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IH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均降低(均P(0.05),CeA区p-ERK2表达增加(P(0.05),U0126,而非U0124,可翻转上述变化(均P(0.05);脑片电生理记录示OIH2组mEPSCs幅值及频率均增加(均P(0.05),且可被U0126逆转(P(0.05)。结论 p-ERK2对OIH的形成至关重要,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杏仁核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