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光学相关断层摄影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可行性研究

Morphology of myocardial bridging shown 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120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肌桥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技术

摘要:
目的 讨论光学相关断层摄影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6名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患者(即冠脉造影可见“挤奶现象”的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血管内超声检查(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并进一步用猪的心脏作为动物模型以确认与OCT图像相对应的组织学结构.结果 所有患者OCT检测均发现MB节段内一紧邻动脉管壁外的边界清晰、不均质的、低信号梭形区域;且在舒张期更易观察到这一特征性的图像表现.该梭形区域的最大弧度为176.3°±53.1°(106°~287.5°),最大厚度为(0.41±0.12) mm(0.25 ~0.69 mm).所有患者均在且只在肌桥节段外近段血管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仅1例患者在肌桥节段内发现了管壁内膜增厚.OCT所发现的梭形区域不同于IVUS图像中代表MB肌束的半月形无回声区域.另外,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梭形区域弧度与管腔受压迫程度呈负相关(r=-0.403,P =0.004).进一步的动物模型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这一梭形、低信号区域是位于肌肉与动脉血管之间的结缔组织.结论 在造影和IVUS确诊的MB患者中,OCT检查可在肌桥节段发现一紧邻动脉管壁外的边界清晰、不均质的、低信号梭形区域,进一步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这一区域为动脉周围结缔组织,而非IVUS中代表肌束的半月形无回声区域.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