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与机体固有免疫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its biofilm with huma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111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综述
作者:
汪速飞[1]
*
;
魏巍[1]
;
余冰[1]
;
倪明[2]
;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感染科
出处: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03):236-240.
DOI:
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7.03.016
ISSN:
1674-2397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生物膜
细胞外基质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在临床中可导致各种严重感染,这些感染往往伴有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治疗也很棘手。研究表明,PA形成生物膜后其基因型和表型发生改变,菌体聚集并分泌胞外基质,从而包裹免疫系统原先可识别的细菌成分以及抗原,进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另外,生物膜PA可分泌各种毒力因子,阻碍固有免疫发挥效应。本文就PA生物膜所致慢性感染及其逃避机体固有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基金:
湖北省卫计委面上基金项目(WJ2017M063)General Program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Hubei Province(WJ2017M063)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汪速飞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汪速飞,魏巍,余冰,等.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与机体固有免疫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03):236-240.
相关文献
[1]pvdQ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和新型mucA突变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
[3]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播种型扩散的研究
[4]黄芪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调控表达及菌体运动的影响
[5]2012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6]铜绿假单胞菌多位点序列分析
[7]环丙沙星与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系统信号分子生成的抑制作用
[8]2005—2014年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9]铜绿假单胞菌对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
[10]2010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