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

Clinical analysi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anterior vitr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laucom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1-06/2016-06收治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25眼,分析其手术前后眼压、相关眼球解剖学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可且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有效组)共15例16眼,平均年龄51±6.7岁,术后前房形成欠佳者(无效组)共8例9眼,平均年龄45±7.8岁。手术有效率为64%。其中有效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0.76±0.53mm加深至2.13±0.82mm,术后眼压(15.4±4.5mmH g)较术前(26.4±8.7mmH g)明显下降。有效组患者术前巩膜突间距(11.25±0.39mm)及眼轴长度(22.16±1.16mm)均大于无效组(10.86±0.49mm、20.9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单因素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