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
104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作者:
冯杰雄[1]
*
;
蒙信尧[1]
;
朱天琦[1]
;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外科学系
小儿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17(02):81-85.
DOI:
10.3969/j.issn.1671-6353.2018.02.001
ISSN:
1671-6353
摘要:
(正)先天性巨结肠(hi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肠神经系统在胚胎期发育障碍引起远端肠管黏膜下及肌层无神经节细胞。而巨结肠同源病(hi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则是临床症状与HSCR相似的一组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疾病,可分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IND)、肠神经元未成熟和肠神经元减少等。近年来,人们对HSCR及H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很大进步,但对HSCR及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441)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冯杰雄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冯杰雄,蒙信尧,朱天琦.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17(0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