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商丘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和抑郁的个体-家庭-学校三因素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 [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自杀意念 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 了解商丘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和抑郁症状的个体、家庭、学校因素,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1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商丘市4所高中的1 607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28.31%的青少年报告有抑郁症状,21.90%有自杀意念。女生(OR=1.58,95%CI:1.21~2.07)、家庭功能不全(OR=2.21,95%CI:1.68~2.91)、经历童年虐待(OR=1.13,95%CI:1.09~1.18)增加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而心理韧性(OR=0.97,95%CI:0.96~0.98)和学校联结水平(OR=0.93,95%CI:0.91~0.95)较高的青少年不易产生自杀意念;同样地,女生(OR=1.47,95%CI:1.13~1.92)、家庭功能不全(OR=2.11,95%CI:1.59~2.79)、经历童年虐待(OR=1.23,95%CI:1.18~1.29)的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症状,而心理韧性(OR=0.93,95%CI:0.92~0.95)和学校联结(OR=0.93,95%CI:0.91~0.95)可以降低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此外,高二学生抑郁发生率高于高一学生(OR=1.34,95%CI:1.03~1.74)。结论 商丘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个体、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共同影响,为有效预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从青少年的整体成长环境出发,通过建立“个体-家庭-学校”的联动体系,强化各层次的保护性因素,降低危险性因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性环境。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