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
内
骨折
粉碎性
肱骨大结节
摘要:
目的: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及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3例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53.5±13.6)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12例(经三角肌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10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11例(采用三角肌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5±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A、B、C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7.9±7.8)、(73.0±7.1)、(63.6±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7±18.9)、(82.0±22.9)、(46.4±13.6) m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A、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44.0°±7.7°、138.7°±10.7°、148.5°±6.2°,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B、C三组患者Constant评分分别为(90.4±5.7)、(86.1±6.6)、(93.1±3.4)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AS评分分别为1(0,2)、1(0,2)、1(0,1)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出现1例关节僵硬,1例骨折再移位并发肩峰撞击综合征;B组出现1例关节僵硬,3例骨折再移位;C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对于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三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传统PHILOS钢板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最佳,并发症最少。
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20Y11912600)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季佳庆,吴晗,蔡涛,等.三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5(8):64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