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后路双棒同步异质性去旋转矫治lenke1a和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下端融合策略及疗效分析

Selection of 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Evalu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enke Type 1A and 2A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 Posterior Simultaneous Heterogeneous Derotation by Bilateral Corrective Rod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远端固定椎 远端叠加现象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双棒异质性去旋转技术在Lenke 1A和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治中的临床疗效和远端融合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5例接受后路双棒异质性去旋转矫治的Lenke 1A和2A型AIS病人,所有病人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人在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侧凸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位平衡、矢状位平衡等参数。分析末次随访时远端叠加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5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48.8±24.8)个月。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50.8°±10.4°,术后矫正至8.2°±4.9°,末次随访时为9.1°±4.9°,矫正率为82.3%±9.2%;术前腰弯Cobb角为28.5°±7.0°,术后矫正至5.1°±3.2°,末次随访时为6.3°±4.1°,矫正率为77.9%±13.6%。末次随访时7例病人出现远端叠加现象,发生率为12.7%。远端融合至最后实质性接触椎(LSTV)-1的病例中,发生远端叠加现象的病人与未发生的病人在手术年龄、Risser征、LSTV与下端椎(LEV)的位置关系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1,P=0.014,P=0.020)。结论 采用后路双棒同步异质性去旋转矫治Lenke 1A和2A型AIS,可以获得满意矫形效果,有助于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对于Lenke 1A和2A型AIS病人,若骨骼成熟度正常,LIV可以选择LSTV-1。若骨骼成熟度低,LSTV与LEV相差两个椎体时,可以选择LSTV-1作为LIV。但在LSTV与LEV相差一个或少于一个椎体时,远端叠加现象的风险增加,LIV应选择LSTV。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9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